新聞來源:http://xmwb.news365.com.cn/kjy/201304/t20130429_1097769.html
丙型肝炎簡稱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英文縮寫HCV)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毒主要在肝細胞中復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的炎癥、變性、壞死,漸漸形成肝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
丙肝和常見的甲肝、乙肝等肝炎都屬于病毒性肝炎,但這幾種肝炎的傳播途徑、自然病程、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等都不盡相同。丙肝起病隱匿,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疾病發展越后期,越難治愈,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往往被稱為“隱匿的殺手”。
由吳階平基金會主辦、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支持的《2012年肝炎公眾認知在線調查》發現,在4988例受訪者中,僅有14%的受訪者對于丙型肝炎傳播途徑和預防手段有正確的認識。歸納起來,公眾對于丙肝存在的認知誤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誤區一:“丙”“乙”不分
丙肝和乙肝的傳播途徑和臨床表現相似,但在慢性化率、臨床結局、治療效果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最大的區別在于丙肝無疫苗可預防,而乙肝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預防。此外,成人患者中,發展成慢性肝炎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更高,達75%-85%。慢性丙肝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時間更短,為20-30年。近年來與丙型肝炎相關的死亡率已超過艾滋病毒(HIV)感染和乙肝(HBV)感染的死亡率。但丙肝可以治愈,只要通過規范治療(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合利巴韋林),丙肝治愈率能達到70%-80%。
■誤區二:日常接觸也能感染丙肝
日常生活接觸是不會傳播丙肝的。丙型肝炎一般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與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基本相似。血液傳播是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包括共用注射器、靜脈吸毒,輸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經嚴格消毒的、可刺入人體的針具和醫療、美容器械,與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性接觸也會傳染丙肝病毒。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丙肝感染率較高。感染丙肝病毒的母親約有5%-10%的幾率將丙肝病毒傳染給嬰兒。目前,還沒有報道證實母乳喂養可以傳播丙肝,但如果乳頭有出血時,要避免母乳喂養。
■誤區三:接種疫苗能預防丙肝
同艾滋病類似,丙肝目前還沒有可以用于預防的疫苗。
■誤區四:HCV抗體檢測陽性=得丙肝
確診丙肝的主要依據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酸(英文簡稱HCVRNA)呈陽性。如果只是單純的丙肝病毒抗體陽性,說明曾經感染過丙肝病毒,但機體已經清除了丙肝病毒,這時只需要定期隨訪觀察即可。丙肝病毒核酸在感染丙肝病毒后1-3周,即可在外周血中檢測到。
■誤區五:注意飲食,適當運動就能治愈丙肝
患者一旦感染丙肝,僅有20%的患者能自發清除病毒。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接受正規治療。目前,國內外通用的標準治療方案是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視患者的基因型及對病毒的應答反應決定治療療程。一般情況下,完成一個療程后再隨訪24周,若仍檢測不到丙肝病毒則視為治愈。但在丙肝患者的日常康復中,一定要堅持按醫囑服藥,不要喝酒,不要劇烈運動,患者的飲食、起居也應當保持比較有規律的狀態,不要過度勞累,飲食應適度,以清淡為主。同時,還應當定期進行丙肝檢測。
■誤區六:丙肝不能治愈
患者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前往正規醫院,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接受正規治療,丙肝是可以治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