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博(微信號:LaiboBio)
萊取修合無人見,博愛仁心有天知
湖南衡陽七旬老人余良幼生病住院期間被確診感染艾滋病毒,此后身體機能急劇衰退,九個月后離開人世。但是老人的確切死因,以及死前感染艾滋病毒的具體原因,成為難解之謎,本文就此事件展開討論。
2010年余患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子女送她到南華附一醫院治療——這家創建于1943年的醫院,是衡陽市名氣最大的三甲醫院。從2010年2月到2014年6月,余良幼多次來這里輸血治療。
2014.5.23,余血檢HIV抗體呈陰性
余良幼患的是以血小板減少為特征的血液疾病,每次住院治療前,醫生都會對她進行抽血檢測。6月8日老人出院。
2014.6.25,再住院,余的血檢不妙
當年6月26日南華附一醫院的血液檢測結果顯示,余良幼HIV抗體待復查——報告單里三個向上的箭頭預示問題的嚴重性。
2014.7.31.,確診感染艾滋病毒
衡陽市疾控中心《HIV抗體確證檢測報告單》顯示,余良幼體內的HIV—1抗體陽性。這意味著余良幼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
余家屬狀告醫院、血站
事發后,良幼的子女將南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衡陽市中心血站以及相關血制品生產銷售企業,告上了法庭,經過多次訴訟開庭,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3月作出二審判決:由醫院和血站分別承擔50%、20%的賠償責任,另外30%責任由原告承擔。
南華附一醫院醫務部副部長肖立才介紹,事發后醫院進行過自查,認為輸血過程均按照規范的要求操作。
余良幼的8次輸血記錄均顯示,血液來源于衡陽市中心血站,血站副站長王湘屏表示,余良幼所用血液系該站提供。血站找出了8份獻血者檔案及血樣報告單,相關血樣標本一直保留,血站的采血和檢測均嚴格遵照相關標準,按規范的流程實施操作。
為什么患者檢測過HIV抗為體陰性且血站與醫院嚴格按照規范采血輸血,該患者還是感染了艾滋病毒呢?
因為艾滋病毒存在“窗口期”。即從HIV進入人體到血液中產生足夠量的、 能用檢測方法查出 HIV 抗體之間的這段時期。在窗口期雖測不到HIV抗體,但體內已有 HIV,可以通過HIV核酸檢測查到,因此處于窗口期的HIV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
常見的血液制品中可能含有各種病毒,很多病毒存在窗口期,包括艾滋、丙肝、乙肝等病毒都存在窗口期。
常見的血液制品有:血液、白蛋白、免疫球蛋白,這些血液品應用于外傷、手術、分娩過程及血液病病人,特別是血液病的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接觸血液制品的機會就更多了。如果單純依靠檢測病毒抗體,那么很有可能無法檢測出處于“窗口期”的病毒,導致嚴重的醫療事故。
對于乙肝、丙肝、艾滋等傳染疾病,單純依靠病毒抗體檢測會帶來窗口期漏檢等問題,從而給患者與醫務人員帶來嚴重的危險。
正是因為很多病毒存在潛伏期,所以在感染了病毒后,患者本身無法察覺,等到機體出現病毒感染癥狀或者身體不適時往往已經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由于現代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病毒檢測窗口期不斷縮短,病毒檢測技術也由單一指標向多種指標發展,這對于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