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感染呈全球分布,共有1.7-2億人感染HCV,其中1.3-1.5億為慢性HCV感染,約占全球總人口3%,每年新增感染者約350萬,每年因丙肝死亡病例約35萬-50萬。
丙肝主要經血液傳播,包括未經篩查的輸血、共用針具、消毒不善的醫療服務(手術、針灸、牙科和內鏡等)及紋身紋眉等,性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等。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主要通過輸血及輸血相關制品傳播,自從我國加強了血液制品的管制,將丙肝抗體檢測引入了獻血者的篩查,經輸血傳播丙肝已經明顯減少。近年來新發現的丙肝感染集中在共用注射器、男同性戀以及HIV感染者中。
握手和擁抱等接觸、吃飯、喝水、共用餐具以及母乳都不會造成傳播。
丙肝的急性感染是無癥狀的,部分慢性感染癥狀也不明顯,極易被忽視,所以丙肝的檢出率一直很低,即使發達國家也不高(法國有超過4成的HC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感染HCV)。
在中國丙肝的公眾認知度太低,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調查顯示只有38%的人聽說過丙肝,遠低于甲肝(91%)和乙肝(95%)。所以中國的丙肝檢出率更低,臨床上多數是例行體檢、術前檢查、胃鏡或腸鏡等侵入性檢查前查血時被發現,少數是身體不適、肝硬化或肝癌就醫被診斷。
在我國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衛計委設立了全國愛肝日。目的是:動員群眾,廣泛開展預防肝炎普及肝病知識,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全國愛肝日的時間設定為每年的3月18日,自2001年起每年選一個主題,全國各地每年在這一天以多種形式開展愛肝科普公益活動。
由于HCV RNA和病毒蛋白存在高度變異性等原因,丙肝疫苗的開發困難重重,目前以及可見的未來都沒有預防性疫苗上市。
預防丙肝感染主要通過避免丙肝傳播高危行為為主:
拒絕接受未經篩查丙肝抗體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不共用牙刷、剃須刀、注射器;
拒絕接受消毒處理不善的牙科處理、手術、紋身等;
吸毒者不共用一次性針具;
性行為堅持使用安全套預防丙肝感染;
高危人群:
大量接受輸血者;
靜脈注射毒品者;
合并HIV感染者;
性亂行為;
母嬰垂直傳播;
曾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
曾接受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進行侵入性操作;
接受創傷性美容操作,例如紋身、穿耳洞等。
強化高危人群的HCV篩查和診療,有利于控制院內傳染源,減少醫療糾紛,降低職業暴露風險。
強化篩查:
為了早期開展治療,早期發現感染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臨床實驗室檢測HCV感染目前主要是檢測 HCV抗體,HCV抗體檢測窗口期為30~70天,且不能夠鑒別既往感染痊愈者和慢性感染者,其檢測結果可能與臨床不符。
丙肝核心抗原和 HCV-RNA具有很好的相關性,相對HCV-RNA檢測的高成本,丙肝抗原降低了患者成本,可用于臨床常規篩查。
丙型肝炎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由于現代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病毒檢測窗口期不斷縮短,病毒檢測技術也由單一指標向多種指標發展,這對于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