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瑟瑟-色频在线-女人裸体床戏叫声长视频-成人免费视频中文字幕|www.maqli.net

404 Not Found


nginx/1.22.0
【文獻】深入了解:丙肝的診斷指標與治療監測指標--山東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首 頁 -> 新聞瀏覽
【文獻】深入了解:丙肝的診斷指標與治療監測指標
2017/9/26 打印

 吳 丹,李智偉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感染科


導讀

自2011年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的問世為丙型肝炎治療帶來了全新變化,并逐漸成為了丙型肝炎治療的首選藥物。本文將就DAA應用背景下HCV感染臨床診斷的相關問題進行闡述。


1 HCV及其相關疾病


HCV為RNA病毒,目前認為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HCV基因具有高變異性,目前可至少分為6個基因型及多個亞型。HCV主要經血液傳播,呈全球性流行,其感染具有高度隱匿性、高漏診率及高慢性化率。

我國是世界上HCV感染者最多的國家之一,總的HCV抗體(抗-HCV)陽性率約為1.3%,基因型主要為1b和2a。HCV感染易發展為肝硬化、肝細胞癌,全世界每年由HCV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約為35萬。


目前尚無有效預防HCV感染的疫苗,因此對HCV感染進行早期、準確診斷和及時、有效治療,不但能控制HCV感染者自身疾病,還有阻斷HCV傳播、預防HCV感染的重要作用


2 丙型肝炎相關檢測


2.1 HCV的診斷指標


HCV相關實驗室檢測是診斷HCV感染的重要依據,也是抗HCV治療評估療效的重要指標,在HCV感染及診治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某些HCV相關檢測指標更是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目前,HCV相關實驗室檢測的主要方法有:抗原抗體檢測、HCV RNA定性定量檢測及基因分型檢測等。


2.1.1 抗-HCV檢測 


人體感染HCV后產生針對HCV的特異性抗體,即抗-HCV。常用的抗-HCV檢測方法包括ELISA、化學發光法、膠體金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抗-HCV具有窗口期,其檢測結果不適用于急性HCV感染的早期診斷,同時抗-HCV陽性存在時間長,因此不能僅憑抗-HCV陽性來確定是HCV現癥感染還是已經治愈的既往感染。

 

2.1.2 HCV核心抗原檢測 


HCV核心抗原由191個氨基酸組成,是HCV感染的重要標志。目前,較常用的檢測該指標的方法為ELISA試劑雙抗夾心法或者化學發光法,可以檢測標本中的游離HCV核心抗原或者總HCV核心抗原。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標志之一。因此,通過對HCV核心抗原的檢測,可以對HCV的早期感染作出診斷,HCV核心抗原的檢測結果可作為HCV感染的確診依據。


2.1.3 HCV RNA檢測 


被HCV感染后,宿主體內HCV基因組復制出現較早,感染數天后,可出現病毒血癥的癥狀。因此,在發生HCV感染后1~2周內進行HCV RNA檢測就能作出相應診斷。目前HCV RNA的檢測方法包括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PCR方法檢測HCV—RNA靈敏度高。是反映體內型肝炎病毒活動的直接證據,但HCV—RNA檢測對人員、技術、環境、儀器設備及成本要求較高,無法獲得全面開展 。


2.1.4 HCV基因型檢測 


檢測HCV基因分型的方法有很多種,應用于臨床實驗室檢測的主要是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具體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測序法、型特異性引物擴增法、反向線性探針雜交法、特異引物錯配延伸法、型特異性PCR-RFLP法以及基因芯片法等。

 

2.1.5 HCV耐藥相關基因檢測 


目前檢測HCV耐藥相關基因突變的方法有DNA測序法以及體外表型分析法。其中,PCR產物直接測序法、新一代深度測序方法均屬DNA測序法。而通過測定抑制病毒復制所需的藥物濃度如EC50或EC90則屬體外表型分析法。


2.2 宿主IL-28B基因多態性的檢測 


IL-28B基因編碼IFNλ3,是一類屬于IFNλ家族的新型IL編碼基因,該基因上存在2個與HCV療效相關性最強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位點:s12979860-IL-28B上游3kb處和rs8099917-IL-28B上游8kb處,常用的IL-28B基因分型方法包括DNA直接測序、TaqManSNP探針法等。

 

2.3 肝臟疾病的相關診斷指標 


對于已經明確為丙型肝炎的患者,在確定抗HCV治療方案前需通過完善血常規、生化指標、肝纖維化指標、相關影像學檢查以及肝臟病理檢查來明確肝臟及其他重要臟器的情況。


目前,臨床尚沒有合適的早期肝纖維化診斷方法。無創的肝纖維化診斷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學方法和影像學方法。血清學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強,但簡單易行,如AST與PLT比值指數和FIB-4等;影像學方法主要為瞬時彈性成像和聲輻射力脈沖成像/點的剪切波彈性成像等。


3 精準檢測是DAA時代抗HCV治療的基石


隨著DAA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更多的HCV感染者從中受益。而DAA方案對HCV基因型有著更嚴格的依賴性,對于不同基因型的患者,DAA方案藥物的選擇、療程治療中及治療后對患者的管理均有不同。可以說,在抗HCV治療的DAA時代,對于疾病的管理,全程都需要精準的臨床檢驗來保駕護航。


3.1 疾病診斷階段 


對于HCV感染者的篩查,可以通過抗-HCV檢測來實現。若出現陽性結果,想要確定是否為丙型肝炎現癥患者,則需進一步進行HCV RNA檢測。血清抗-HCV滴度越高,HCV RNA檢出可能性就越大。HCV RNA定量檢測是抗HCV治療的基礎。此外,我國2015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指出:HCV核心抗原的檢測,可用于慢性HCV感染者的實驗室診斷


3.2 治療前的評估 


HCV基因型是確定患者治療方案最重要的基線指標,不同基因型患者抗病毒治療療程、利巴韋林劑量、病毒學應答均不同。盡管,已有全基因型DAA及DAA組合應用于臨床,但檢測HCV的基因型及亞型仍是目前制訂DAA方案的基礎,這對于抗HCV治療方案的制訂及預后的評估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病毒基因型以及亞型,才能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使患者最大可能獲得持續性病毒學應答(SVR)。

 

3.3 治療期間的監測 


對于已發展為肝硬化的患者,或者治療方案中聯合有利巴韋林和(或)IFN,或者應用某些DAA的患者,仍需在治療過程中較為頻繁檢查血常規及血生化指標等。對于合并HIV感染以及有合并用藥存在肝硬化腎損傷的患者,為防止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需要增加監測頻率。及時有效地定期監測,是抗HCV治療安全有效的保障。


3.4 治療后的隨訪 


抗病毒治療獲得SVR的患者,如無進展期肝纖維化,在治療結束后無需更多的隨訪;對于抗病毒治療未獲得SVR的患者,需要每年至少2次進行與肝纖維化及肝細胞癌相關的檢查,以明確有無此類事件的發生;對于進展期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患者,需要監測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肝細胞癌發生的可能。如果患者存在HCV持續感染的風險或者存在其他無法解釋的肝功能異常,需要監測HCV的復發和再感染。


4 小結

隨著對DAA相關研究的深入及相關臨床經驗的積累,DAA已成為治療HCV感染的主流治療方法。精準的HCV檢測是DAA治療丙型肝炎的基石。通過精準的HCV檢測,可以使抗HCV的治療方案更加優化,保障HCV感染者的全程管理,使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使DAA更好地造福于丙型肝炎患者,提高其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摘自:《臨床肝膽病雜志》第33卷第6期等

CopyRight 2011 © 山東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魯ICP備12014894號-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