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傷是醫務人員最主要的職業傷害,在全球范圍內,據估計美國每年有385000例針刺傷發生,針刺傷主要的風險是使醫院務人員感染血源性疾病如感染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據估計每年全球有926000位醫務人員由于針刺傷而暴露于HCV病毒,造成16400人發生感染。
研究人員通過收集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醫療系統中所有醫院2002年1月至2015年9月發生職業暴露的上報案例進行分析,收集的數據包括職業暴露的類型、部位、患者的情況等內容。
在這13年期間,一共發生有18046例職業暴露,其中丙肝暴露1361例,大多數是經皮損傷占65.0%,其次是經黏膜暴露占33.7%。大多數是手部損傷占63.3%,頭面部占27.6%。血源性暴露為主要暴露類型占72.7%。同時,患者除感染丙肝外有6.9%合并感染HIV,3.7%合并感染乙肝。
研究納入標準
同時,作者分析了近年來關于丙肝職業暴露的感染情況,總計8873例暴露,造成63例丙肝感染的發生,平均感染率0.7%(0%-10%)。
相關文獻的結果匯總
1、發生職業暴露后,盡快落實緊急處理措施,并在30分鐘內向護士長報告,護士長在2小時內上報預防保健科,暴露源為HIV陽性或疑似病人,應當在暴露發生后1小時內上報。
2、向上級部門報告的內容,包括損傷時間、地點、被何物損傷、傷口多大多深、現場處理措施、醫療處理措施、處理記錄、用藥記錄。
3、進行職業暴露后登記,要求當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護士長報告,并填寫職業暴露登記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醫務科或護理部)。
4、檢驗科接到相應項目檢驗單后進行急查,迅速報告檢驗結果,并注意保存樣本和資料。
1、擠壓與消毒
發現暴露后,不要驚慌,應該立即從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量擠出血液,同時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并用0.5%碘伏消毒傷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鹽水對局部進行反復沖洗。
2、抽血檢查及處理
如明確暴露源(患者)為HCV感染者( 抗-HCV陽性、HCV-cAg陽性、HCV-RNA陽性),建議暴露后醫務人員立即進行抗-HCV和HCV-cAg檢測,留取抗-HCV與HCV-cAg本底資料;
①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陽性與HCV-cAg檢測為陽性表明醫務人員為現癥感染,建議進行標準抗病毒治療;若抗-HCV陰性,HCV-cAg檢測為陽性可能處于丙肝感染窗口期或者靜默感染。
② 若此時醫務人員抗-HCV陰性與 HCV-cAg都為陰性,建議12周復查抗-HCV和HCV-cAg。
③此時醫務人員抗-HCV檢測呈陽性但是 HCV-cAg檢測為陰性,表明醫務人員為既往感染。
3、反思
以往調查結果顯示,我們很多醫務人員普遍性防護原則意識偏低,防護知識欠缺,暴露后處理的知識和技能欠缺。應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培訓,提升醫護人員防控意識,從而降低工作中職業暴露。
綜述
醫院開展丙肝抗原檢測項目可有效預防醫院的醫源性感染、防止透析室丙肝傳播、保障臨床用血和手術安全,防止出現因丙肝漏檢等問題引起的醫療糾紛問題,能為醫院丙肝治療以及相關科研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