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的變異速度相當快。當疫苗產生的抗體還沒能抵制病毒時,丙肝病毒早已變異了。”
中國的丙型肝炎病例報告正逐年增高,2007年報告的發病人數超過10萬,比2006年上升了30.01%;在經血源及性傳播的傳染病中占第二位,僅次于艾滋病。
“這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全國各大醫院上報的新發現的丙肝病例,于今年3月份公告的數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向記者透露。
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健康難題,全球約有1.7億感染者。中國是丙肝的高發區,平均感染率為3.2%,目前約有3800萬患者。
北京地壇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謝堯認為,“‘30.01%’并不表明新發病的人數在增加,而是新發現的人數增加了。”
血清轉氨酶的升高是發現丙肝的途徑之一。
我們的身體內,約有22種氨基酸可以進行轉氨反應。這些氨基酸進行轉氨反應時,都需要特殊的轉氨酶。任何原因的肝細胞炎癥或損傷,都會使得轉氨酶從肝細胞中釋放出來。一般情況下,丙肝患者在體檢時,對血液中的血清進行化驗,其血清轉氨酶會升高。
謝堯說,如果現在舉行全國大體檢,對丙肝的發現情況做統計,恐怕數據會更驚人!他認為,丙肝還可能“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起病隱匿,初始癥狀不明顯”是丙肝的特點。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都長時間無明顯臨床癥狀。但是,病毒對肝臟細胞的破壞卻一直持續著。75%-85%的急性丙肝,會轉為慢性丙肝;如果不及時治療,最終會轉為肝硬化或肝癌。
“在1993年以前,我國對獻血者并不進行丙肝病毒的檢查;所以,目前發現的一部分丙肝患者是在1993年以前有過輸血記錄的。”謝堯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丙肝的傳播途徑還有很多;比如,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接受過未經嚴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內鏡等檢查,與丙肝患者共用過剃須刀、牙刷,有過不潔性生活史,曾經有過文身、文眉、穿耳環或皮膚黏膜損傷等。
目前,慢性丙肝患者可以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療,清除或持續抑制體內的丙肝病毒,從而改善或減輕肝損害,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不過,如何才能有效預防丙肝病毒入侵身體?對全球肝病專家們來說,這正是瓶頸所在。至今,世界范圍內還沒有抗丙肝疫苗被正式批準使用。
“從發現丙肝開始,很多醫務工作者都陸續開展疫苗的研制,但都失敗了。”謝堯說,“原因很簡單,丙肝病毒的變異速度相當快。當疫苗產生的抗體還沒能抵制病毒時,丙肝病毒早已變異了。”
目前,在沒有抗丙肝疫苗的情況下,只能靠公共衛生醫療機構來減少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謝堯指出,首先,醫院要將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內鏡器具等做嚴格消毒。其次,要將丙肝患者的病情控制住。對于不能完全治愈的丙肝患者,需要長期服用一些保肝的藥物,以緩解病情的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