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 李墨奇 丁靈莉
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凈化中心
丙型肝炎是一種主要經血液傳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HCV主要經血液傳播,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HCV后,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HCV,因此,無法完全篩出HCV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這里我們就從血液透析的角度來談談防止丙肝病毒傳播的重要性。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的高感染率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患有終末期腎功能衰竭而依賴血透治療的病人,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接受治療時頻繁的體外循環和血管穿刺,反復輸血及其他各種醫源性因素,已經成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1]。如何防止丙肝病毒在血透室的傳播成為擺在醫務工作者,尤其是醫院管理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 國內外血透中心丙肝病毒感染情況
有資料顯示,近年來疑似因做血液透析而感染上丙肝的案例和醫療糾紛時有發生。國外的一些多中心調查顯示HCV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感染率為16.3%~32.1%,我國大陸地區報道的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陽性率為25%~80%[1]。
2. 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
陳麗蔭等[2]研究表明,每輸1單位血,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險性增加1.8%,透析次數每增加100次,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險性增加6.1%。雖然多數血站已經進行HCV抗體檢測,但是嚴格限制輸血量,把好輸血關仍是減少HCV感染的重要措施。
3. 采取綜合措施,預防和控制血透患者HCV感染。 3.1 加強人員培訓,健全規章制度
血透中心工作人員對血透患者HCV感染的現狀及危害性是否有足夠的認識,是防治HCV傳播的首要前提。組織醫護人員進行文獻檢索,了解國內外動態,組織講課和討論。另外對消毒隔離、血透操作程序、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針復用等制度進行改進。
3.2 對患者進行宣教,指導患者改善營養狀況
患者缺乏對丙肝的傳染途徑、疾病過程、治療及預后等知識的了解,一旦得知自己感染HCV,往往產生恐懼、憂慮等消極心理,有時會遷怒醫護人員而產生抵觸情緒。為此,應向病人做耐心的解釋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醫護人員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血透病人全身狀況較差,透析期間須控制水分,往往食欲低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因此,應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補充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在目前無丙肝疫苗的情況下,改善血透病人的營養狀況,不失為保護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3.3 嚴格消毒隔離措施,切斷傳播途徑
血透患者HCV感染的傳播途徑可能有血源性傳染、透析器復用交叉感染等。本院HCV陽性患者中,也有從未輸過血者,說明HCV感染除輸血外,可能與長期透析交叉感染有關。因此,血透者應定期進行HCV Ag/Ab和HCV RNA檢測,對HCV陽性患者采取必須的隔離措施。透析室嚴格消毒,患者之間避免密切接觸。HCV(+)患者應采取分開在不同透析室、不同的透析機進行血透。護理人員在進行建立體外循環、反復血管穿刺、沖洗使用透析器及管道等操作過程中,采取積極有效的隔離措施,對預防丙肝在血透中心傳播有重要意義[3]。
到目前為止,由于醫學水平的局限,全身重大器官衰竭后,只有腎臟替代療法得到了廣泛的開展。而且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賴腎臟替代治療維持生命的患者越來越多。由于血透機器性能的改進,透析質量的提高,尿毒癥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改善。但同時必須看到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血透中心HCV的傳播已成為臨床頗為棘手的嚴重并發癥,應引起腎臟、傳染病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控制血透中心HCV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曹婭麗,王世相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預防與預后觀察[J].中國血液凈化,2006,8(5):430-432. [2] 陳朝生,唐少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3):184-185 [3] 陳麗蔭,李學旺,彭立人,等。維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癥病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況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7):407-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