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玲,馮淑煥,李萍,田瑞民,姜達琳
(天津市傳染病醫院重型肝炎科,天津300192)
文章編號:1009-5519(2010)06-0901-01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B
自從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α聯合利巴韋林(RBV)應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 并且基因2型或3型感染者可獲得50%的持續病毒學應答(SVR)以來,PEG-IFN α聯合RBV已經成為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治療方案[1,2]。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標準治療方案下,未能獲得SVR。本研究應用PEG-IFNα-2α與RBV聯合胸腺肽α1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觀察其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歷選擇:選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0例,年齡18~62歲,診斷符合2000年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排除以下情況:妊娠和哺乳的婦女,失代償性肝硬化,合并HBV、HIV感染者,有嚴重的心、肺疾病,精神性疾病患者等。
1.2 兩組患者治療前基本情況:研究組男17例,女8例,平均(35.8±8.6)歲, 治療前ALT平均值為(121.6±36.2)U/L,TBIL 為(14.6±3.2)μmol/L,HCV-RNΑ定量(lg拷貝/ml):4.9±0.8;對照組男19例,女6例,平均(36.2 ±9.3)歲,治療前ALT平均值為(108.8±31.3)U/L,TBIL為(10.8±4.6)μmol/L,HCV-RNΑ定量(lg拷貝/ml):4.7±0.4。兩組各項指標相比差異無明顯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將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5例。研究組給予PEG-IFNα-2α 135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RBV 900 mg/d,同時給予胸腺肽α1 1.6 mg 皮下注射,每周3次;對照組給予PEG-IFNα-2α 135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聯合RBV 900 mg/d。治療48周。觀察治療結束后及停藥12周、24周時HCV-RNΑ(HCV>80拷貝/ml為陽性,HCV<80拷貝/ml為陰性)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兩樣本同一指標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研究組HCV-RNΑ轉陰率76.0%(19/25),對照組74.0%(18/25); 停藥12周時研究組HCV-RNΑ轉陰率66.0%(16/25),對照組60.0%(15/25),停藥24周時研究組HCVRNΑ轉陰率61.0%(15/25),對照組52.6%(13/25)。停藥12周及24周時研究組HCV-RNΑ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國內外公認的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方案為干擾素聯合RBV抗病毒治療。但停藥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現病毒反彈。胸腺肽α1體外實驗顯示通過刺激外周血液淋巴細胞絲裂原來促進T淋巴細胞的成熟,增加抗原或絲裂原激活后T細胞分泌的干擾素α、干擾素γ及白介素2、白介素3等淋巴因子水平,同時增加T細胞表面淋巴因子受體水平。同時還可通過對CD4細胞的激活,增強異體和自體的人類混合淋巴細胞反應。干擾素可使胸腺肽α1細胞毒性增強,從而增加前NK細胞的聚集。有研究顯示,胸腺肽α1對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起協同作用,能夠降低停藥后乙型肝炎的復發。本研究通過聚乙二醇干擾素α-2α、RBV聯合胸腺肽α1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發現,研究組在停藥12周、24周后HCV-RNΑ的持續陰轉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因此推測,胸腺肽α1可能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減少HCV-RNΑ在體內的復制,降低停藥后的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Ghany MG,Strader DB,Thomas DL,et al.Diagnosis,management,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an update[J].Hepatology,2009,49:1335.
[2] McCaughan GW,Omata M,Amarapurkar D,et al. 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consensus statements on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615.
[3]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毒寄生蟲病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肝臟,2000,5: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