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瑟瑟-色频在线-女人裸体床戏叫声长视频-成人免费视频中文字幕|www.maqli.net

404 Not Found


nginx/1.22.0
直接抗病毒藥物時代下丙型肝炎研究面臨的挑戰--山東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首 頁 -> 文獻瀏覽
直接抗病毒藥物時代下丙型肝炎研究面臨的挑戰
2015/7/28 打印

鐘勁,陶萬銀
(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 200025)
摘要: HCV 是全球范圍內導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體之一。HCV 長期隱匿性感染可能會引發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 等晚期肝病。干擾素和利巴韋林聯合用藥廣泛用于 HCV 感染的治療,但這一療法治療效果有限,并且具有很強的副作用。HCV 小 分子直接抗病毒藥物( DAA) 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并有望最終完全取代干擾素療法。然而慢性丙型肝炎治療進入 DAA 時 代并不意味著丙型肝炎問題已經解決,丙型肝炎研究依然面對諸多挑戰。
關鍵詞: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藥物; 綜述
The challenges to hepatitis C research in era of direct antiviral agents
ZHONG Jin,TAO Wanyin.  ( Institut Pasteur of Shanghai,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25,China)
Abstract: Hepatitis C virus ( HCV) is an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 that causes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worldwide. HCV infection,often persistent and asymptomatic,could lead to liver fibrosis /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interferon / ribavirin therapy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C,but it is not always effective and has strong side e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 molecule di-rect antiviral agents ( DAA)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curing efficiency ofchronic hepatitis C therapeutics and will likely replace theinterfer- on - based therapy in the future. However,these developments do not necessarily suggest that the problems of chronic hepatitis C have been completely solved.  The HCV research is still facing many challenges in this new DAA era.
Key words: hepatitis C; direct antiviral agents; review
HCV 是引起急 / 慢性肝炎、并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晚期肝 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目前全球約有 1. 85 億 HCV 感染者, 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最為嚴重,東亞地區感染率為 3. 7%[1]。20 世紀 90 年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我國一般人群 HCV 抗體陽性率為 3. 2% ,為丙型肝炎高發區。2011 年新的流行病 學調查顯示一般人群 HCV 抗體陽性率為 0.43%[2],但該數據 沒有涵蓋高感染率的特殊人群,因此我國  HCV  感染者的準確 數字仍有待進一步調查。根據中國衛計委發布的數據,過去 10 年內我國 HCV 新發報告人數每年以 15% 左右的速度增長,2012 年新增感染 20 多萬例。HCV 主要經血液傳播,目前沒有 疫苗,加大了預防的難度。最近針對 HCV 的小分子直接抗病 毒藥物( 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 研發取得重要進展,目前 已有 4 種 DAA 在美國獲得批準上市,更多的 DAA 在臨床試驗 中表現良好,可能于今后幾年內獲批。這些 DAA 的出現給丙 型肝炎的研究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機遇與挑戰。
1   HCV 及其引發的疾病
    HCV 屬黃病毒科,其基因組是全長約 9600 個核苷酸的單 鏈正義 RNA。基因組兩端具有空間結構保守的非編碼區,中 間是長約 9000 個核苷酸的開放閱讀框,翻譯成為一個多聚蛋 白前體,由宿主和病毒自身編碼的蛋白酶加工成 10 個成熟的 病毒蛋白,包括結構蛋白 core、E1 和 E2,離子通道蛋白 p7,非 結構蛋白 NS2、NS3、NS4A、NS4B、NS5A 和 NS5B。HCV 有 7 種 主要基因型[3],不同基因型間的序列差異為 30% ~ 35% 。病 毒基因型可影響抗病毒治療效果、發病進展和疫苗研發。我國 主要流行基因型為 1b 和 2a,近年來新增輸入性基因型感染多 為 3a 和 6a 型。HCV 感染的慢性化率高達 80% ,可引發肝硬 化和原發性肝癌等終末期肝病。HCV 慢性感染還常并發肝外 損害,如冷球蛋白血癥、淋巴瘤以及糖尿病等[4]。
2  丙型肝炎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其面臨的挑站
   長期以來長效干擾素( PEG - IFN) α 和利巴韋林聯合用藥 是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方案,可達到 50%   ~ 60% 持續病毒學應答(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 率。IFN 治療效果受病毒基因型和宿主兩方面的影響,歐美國家丙型肝炎基因1 型患 者 SVR 率 只 有 約 40% ,而 基 因 2、3 型 SVR 率 可 達 到80%。不同 HCV 基因型對 IFN 應答率差異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報道 NS5A 區域存在 IFN 敏感性決定區域 ( ISDR) 影響 IFN 應答[6],但這一報道并沒有得到領域的認同。宿主方面最 引人矚目是位于  IL - 28B 基 因 [編 碼 Ⅲ 型 干 擾 素 ( IFNλ3) ]附近的多核苷酸多態性( SNP) 與 IFN 治療效果的相 關性。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表明 rs12979860  SNP 位點為 C 的 丙型肝炎患者接受 IFN  治療效果顯著好于該位點為 T  的患者。 這也部分解釋了不同人群接受  IFN  治療效果的差異,高加索人 群接受 IFN 治療效果好于非洲人群是由于人群中該位點是  C 的比例更高。中國人群 rs12979860  SNP 位點是 C 的比例高達 84%  ~ 95% ,因此中國丙型肝炎 患 者  IFN  治療的療效普遍偏 好[7 - 8]。此外,rs12979860  SNP 位點和 HCV 的自發性清除也 高度相關,HCV 感染自愈者( HCV 抗體陽性、RNA 陰性)  攜帶 C 等位點的比例也顯著高于慢性感染者[9 - 12]。rs12979860  位 點影響  IFN  治療效果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也是當前研究 熱點之一。最近有研究組報道了和丙型肝炎   IFN   治療療效關 聯性更強的新的雙核苷酸 SNP 位點 ss469415590( TT 或 ΔG) , 該位點和 rs12979860 位點高度連鎖,ΔG 移碼突變可以產生一 個新的開放閱讀框,編碼新的Ⅲ型干擾素( IFNλ4)[13]。IFNλ4 的表達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丙型肝炎治療的療效,ss469415590 位點是否影響其他病毒的感染或治療仍然不清楚,有待進一步 研究。與 IFN 抗病毒作用機制不同,DAA 可以直接抑制關鍵的 病毒酶或蛋白。抗 HCV 的小分子 DAA 主要針對 HCV 編碼的NS5B RNA 聚合酶、NS3 蛋白酶和 NS5A。2011 年美國批準了 2 種針對 NS3 蛋白酶的抑制劑,Vertex 公司的 Incivek 和默克公 司的 Victrelis,與 IFN 加利巴韋林三重聯合用藥的治療方案,開 創了小分子藥物治療 HCV 的先河。2013 年強生公司針對 NS3的 Olysio 和吉利德公司針對 NS5B 的 sofosbuvir 也獲批上市。 此外還有 10 余種 DAA 進入臨床二期或者三期測試,當前這一 領域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未來有望將 2 種或更多的 DAA 聯 合使用,完全取代 IFN 治療 HCV[5]。也應冷靜地看到,當前這一領域還有許多挑戰: 對部分難 治性 HCV 患者的治療如 HIV / HCV 合并感染、重癥肝病患者等 治療還需要摸索; DAA 的廣泛使用勢必會導致病毒的耐藥性 突變的產生,針對不同 DAA 的耐藥性研究對于丙型肝炎 DAA的個性化治療有著重要意義。此外,現階段 DAA 的高昂費用 也是其廣泛應用一個限制因素,預計新的不依賴 IFN 的 DAA 一個療程需要約 9 萬美元[5],按此推算即便治愈我國 10% 的 HCV 感染者也需要花費高達數千億美元,對于我國絕大多數患者和醫療系統都是一筆龐大的開支。由于遺傳因素的影響, 我國丙型肝炎患者的  IFN  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歐美人群,因此很 有必要開展符合我國國情同時利于我國患者治愈的丙型肝炎 治療方案的研究。
3   DAA 時代下丙型肝炎研究的思考
   3. 1 細胞模型的研究進展和挑戰    回顧 HCV 研究歷史,細胞 模型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  HCV  基礎科學研究和新藥開發。 HCV 常用細胞模型有假病毒模型 ( HCVpp ) 、復 制 子 模 型( Replicon) 和細胞培養 模 型 ( HCVcc)  等。其中細胞培養模型 能夠在體外 模 擬 HCV 完 整 的 生 活 周 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 值[14  - 16]。第一株  HCVcc  模型是基于一例日本爆發性肝炎患 者樣本分離的 2a 基因型克隆( JFH - 1) 建立的。該病毒株具 有很高的體外復制能力,將 JFH - 1 的非結構蛋白和其他病毒 株的結構蛋白組合,構建了具有基因 1 - 7 型結構蛋白的嵌合 病毒[17 - 18]。通過引 入 JFH - 1 骨 架 中 發生的關鍵適應性突 變,建立了 1a、2a 和 2b 型全長感染性克隆[19 - 20],這些克隆都 是從共有序列來源的實驗室毒株構建。最近筆者建立了一種 從臨床病毒株直接構建  HCV  感染性克隆的新方法,成功構建 了我 國 首 例 HCV 的 感 染 性 克 隆 PR63cc,與 JFH - 1 相 比, PR63cc 對某些 DAA 敏感性存在顯著差異[21],說 明 構 建 臨 床 株來源的  HCV  感染性克隆對于評價  DAA  療效具有重要意義。Huh7 及其衍生細胞系 Huh7. 5 和 Huh7.  HLCZ01,不僅能夠較 好地支持細胞培養的 HBV 和 HCV 感染,還可以被臨床 HCV 毒株感染[22],在研究臨床病毒株耐藥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 用價值。干細胞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新型感染模型提供了另外 一個發展方向,iPS   細胞經誘導轉化成的肝細胞[23]或者體外直 接轉化的肝細胞 (  iHep) [24 - 25] 可用于建立不同遺傳背景的個 性化 HCV 細胞感染模型,用于評價宿主因素對  HCV  感染、病 理和治療等方面的影響。
   3. 2 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和挑戰HCV 感染和致病機制的 基礎研究,藥物和疫苗開發均依賴于合適的動物模型。人類是 目前已知唯一的   HCV   天然宿主。除了人類之外,黑猩猩也對 HCV 易感,但感染后病癥較輕。此外黑猩猩數量少、繁殖慢、 使用費用高、動物福利和倫理問題復雜,極大限制了黑猩猩感 染模型應用。建立完善的丙型肝炎小動物模型一直是本領域 的重要目標,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人肝細胞嵌合小鼠 模型能支持 HCV 感染和復制,但該模型制備困難,成本高昂, 并且缺乏針對   HCV   的免疫病理反應。人肝細胞嵌合小鼠模型 中引入部分人免疫系統后得到人源化小鼠模型,該模型可以有 限支持 HCV 感染并伴隨發生部分肝炎病理癥狀,但該模型制 備技術復雜,HCV 感染效率高[26]。
表達支持 HCV 感染的人源宿主因子的小鼠模型是另外一 種研究策略。利用轉基因或者腺病毒載體在鼠肝臟表達 HCV 的受體 / 輔助受體分子 CD81 和 OCLN 后,可檢測到 HCV 瞬間感 染和復 制。抑制小鼠天然免疫反應后可以檢 測 到 更 持 久 的 HCV 復制,且有少量子代病毒產生[27]。如何進一步提高 HCV 在小鼠中的感染效率,在病理上更加接近人體的丙型肝炎發病 進程是本領域的重要挑戰。此外,國內外學者也報道了樹鼩能 被 HCV 一過性感染,但感染的重復性和穩定性還有待提高[28]。
   3. 3 疫苗的研究進展和挑戰   相對于治療上的巨大進展,HCV 疫苗的開發進程緩慢。HCV 具有多種逃避宿主免疫系統 攻擊,建立持續性感染的能力,而且 HCV 變異率高,不同基因 型遺傳差異性大,為廣譜疫苗的開發提出了挑戰[29]。缺乏合 適的小動物感染模型也阻礙了 HCV 疫苗的開發。最近 HCV 包膜蛋白 E2 核心區晶體結構已經解析[30 - 31],為中和抗體識 別 E2 和疫苗的研發提供參考依據。另外,含有基因 1 - 7 型來 源的結構蛋白的嵌合 HCV 感染性克隆的建立為廣譜疫苗的研 發提供了重要的檢測平臺。由于 T 細胞免疫,尤其是 CD8 + T 細胞在 HCV 的免疫清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發出可以 同時誘導有效的針對 HCV 的 B 細胞和 T 細胞免疫反應的疫苗 是本領域的重要研究目標。
   3. 4 HCV 致 病 性 研 究 同樣受制于動  物研究模型的不足,HCV 致病性機制目前了解的很少。通常 HCV 的病毒清除會相 應減輕炎癥、纖維化癥狀等,少數患者清除 HCV 后仍然持續發 生肝臟炎癥反應,并繼續加重發展肝纖維化。如果患者在接受 HCV 抗病毒治療前已經發生較重纖維化,即便清除了病毒也可 能會發展成為肝癌[32]。這部分人群中患者的最終康復,仍需要 加大研究 HCV 致病機理、HCV 相關重癥肝病的治療等。
4   總結和展望
    從上世紀 80 年代末 HCV 被發現以來,隨著科學研究的逐 步深入,HCV    的防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今后幾年內將可能出現完全不依賴 IFN 的治療方案。然而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  HCV  新藥幾乎都是由國外公司研發的,高昂的費用讓國內絕大多數患者和醫療系統都難以承受。考慮到 HCV 感染的隱匿性,開發有效的疫苗仍是預防感染的首選。由于受到市場 因素的影響,企業界對  HCV  疫苗研發的興趣和投入不大,此任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政府和公共社會資源的支持。如何 立足我國國情,控制 HCV 治療成本,提高預防、治療效果還需
要政策制定者、廣大科研人員、醫務工作者及相關藥物研發企業共同努力,協力配合。
參考文獻:
[1]   WHO.  Guidelines for the screening,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hepatitis C infection[M].  WHO Press,2014:  5 - 122.
[2]   CHEN YS,LI L,CUI FQ,et al.  A sero -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hepatitis C in China[J].  Chin J Epidemiol,2011,32( 9) :  888 - 891.( in Chinese)陳園生,李黎,崔富強,等.   中國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 9) :  888 - 891.
[3]   SMITH DB,BUKH J,KUIKEN C,et al.  Expanded classific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into 7 genotypes and 67 subtypes: updated crite-ria and genotype assignment Web resource[J]. Hepatology,201459( 1) : 318 - 327.
[4]   THOMAS DL.  Global control of hepatitis C:  where challenge meets opportunity[J].  Nat Med,2013,19( 7) : 850 - 858.
[5]  MANNS MP,von HAHN T.  Novel therapies for hepatitis C - one pill fits all? [J].  Nat Rev Drug Discov,2013,12 ( 8 ) :  595 -610.
[6]   ENOMOTO N,SAKUMA I,ASAHINA Y,et al.  Comparison of full
- length sequences of interferon -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hepatitis C virus 1b.   Sensitivity to interferon is conferred by amino acid substi-
tutions in the NS5A region[J]. J Clin Invest,1995,96 ( 1 ) : 224- 230.
[7]   RAO H,WEI L,LOPEZ - TALAVERA JC,et al.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of viral and host genotyp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29( 3) : 545 - 553.
[8] SHI X,PAN Y,WANG M,et al. IL28B genetic variation is asso- ciated with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treatment re-sponse,serum IL - 28B levels in Chinese population[J].   PLoS One,2012,7( 5) : e37054.
[9] THOMAS DL,THIO CL,MARTIN MP,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IL28B and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J]. Nature,2009,461( 7265) : 798 - 801.
[10]   TANAKA Y,NISHIDA N,SUGIYAMA M,et al.  Genome - wide association of IL28B with response to pegylated interferon - alphaand ribaviri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C[J]. Nat Genet,2009,41( 10) : 1105 - 1109.
[11]   SUPPIAH V,MOLDOVAN M,AHLENSTIEL G,et al.  IL28B i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chronic hepatitis C interferon - alpha and ribavirin therapy[J].  Nat Genet,2009,41( 10) : 1100 - 1104.
[12] GE D,FELLAY J,THOMPSON AJ,et al. Genetic variation in IL28B predicts hepatitis C treatment - induced viral clearance[J].
Nature,2009,461( 7262) : 399 - 401.
[13]   PROKUNINA - OLSSON L,MUCHMORE B,TANG W,et al.Avariant upstream of IFNL3 ( IL28B)   creating a new interferon gene IFNL4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clearance of hepatitis C virus[J].at Genet,2013,45( 2) : 164 - 171.
[14]   LINDENBACH BD,MEULEMAN P,PLOSS A,et al.  Cell culture - grown hepatitis C virus is infectious in vivo and can be recultured in vitro[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6,103( 10) : 3805 - 3809.
[15] ZHONG J,GASTAMINZA P,CHENG G,et al. Robust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vitro[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5,102( 26) : 9294 - 9299.
[16] WAKITA T,PIETSCHMANN T,KATO T,et al. Production of in- fectious hepatitis C virus in tissue culture from a cloned viral genome[J]. Nat Med,2005,11( 7): 791 - 796.
[17]  GOTTWEIN  JM,SCHEEL  TK,JENSEN  TB,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 - 7  cell culture systems:  role of CD81  and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andeffect of antiviral drugs[J].  Hepatology,2009,49 ( 2 ) :  364  - 377.
[18] LU J,TAO W,LI R,et al.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 fectious hepatitis C  virus chimera containing  structural  proteins directly from genotype 1b clinical isolates[J].  Virology,2013,443( 1) : 80 - 88.
[19]  LI YP,RAMIREZ S,JENSEN SB,et al. Highly efficient full - length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 ( strain TN) infectious  culture system[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2,109( 48) : 19757 - 19762.
[20]   LI YP,RAMIREZ S,GOTTWEIN JM,et al. Robust full - length hep- atitis C virus genotype 2a and 2b infectious cultures using mutations i- dentified by a systematic approach applicable to patient strai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2,109( 18) : e1101 - e1110.
[21] LU J,XIANG Y,TAO W,et al.  A novel strategy to develop a ro- bust infectious hepatitis C virus cell culture system directly from a clinical isolate[J]. J Virol,2014,88( 3) : 1484 - 1491.
[22] YANG D,ZUO C,WANG X,et al. Complete replication of hepati- 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 a newly developed hepatoma cell lin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4,111 ( 13 ) : e1264 - e1273.
[23] WU X,ROBOTHAM JM,LEE E,et al. Productive hepatitis C vi- rus infection of stem cell - derived hepatocytes reveals a  critical transition toviralpermissiveness during differentiation[J].   PLoS Pathog,2012,8( 4) : e1002617.
[24] HUANG P,ZHANG L,GAO Y,et al. Direct reprogramming of hu- man fibroblasts to functional and expandable hepatocytes[J]. Cell Stem Cell,2014,14( 3) : 370 - 384.
[25] YU B,HE ZY,YOU P,et al. Reprogramming fibroblasts into bi- potential hepatic stem cells by defined factors[J]. Cell Stem Cell, 2013,13( 3) : 328 - 340.
[26] BUKH J. Animal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related liver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2012,142 ( 6 ) : 1279 - 1287. e3.
[27]   DORNER M,HORWITZ JA,DONOVAN BM,et al. Completion of the entire hepatitis C virus life cycle in genetically humanized mice
[J]. Nature,2013,501( 7466) : 237 - 241.
[28] TAO WY,ZHANG Y,ZHONG J.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 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of HCV infection[J]. Infect Dis Info,2012, 25( 2) : 71 - 74. ( in Chinese)陶萬銀,張巖,鐘勁. HCV 實驗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傳染 病信息,2012,25( 2) : 71 - 74.
[29]   LIANG TJ.  Current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vac-
cines[J]. Nat Med,2013,19( 7) : 869 - 878.
[30] KHAN AG,WHIDBY J,MILLER MT,et al.  Structure of the core ectodomai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envelope glycoprotein 2[J]. Na- ture,2014,509( 7500) : 381 - 284.
[31] KONG L,GIANG E,NIEUSMA T,et al. Hepatitis C virus E2 en- velope glycoprotein  core  structure [J].  Science, 2013, 342 ( 6162) : 1090 - 1094.
[32] LEE YA,FRIEDMAN SL. Reversal,maintenance or  progression: What happens to the liver after a virologic cure of hepatitis C? [J]. Antiviral Res,2014,107C:  23 - 30.

 

CopyRight 2011 © 山東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魯ICP備12014894號-1 1